Party School Library of Mount Huangshan municipal Party committ
发布日期:2022-3-25 作者:市委党校第51期中青班 盛洁) 来源: 教务处
我市目前共有茶叶生产经营户1474户,茶叶销售经营户3328户,获得食品生产许可的茶叶及相关制品类别企业341家。茶叶商标346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0件,茶叶类驰名商标量位列全省第一。黄山区太平猴魁茶作为全省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立 “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示范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一、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市茶产业融合度低、开发不够;从茶产业情况看,“大而不精”制约我市茶叶产业效益规模;从茶叶经营户情况看,“多而不强”制约茶叶质量品牌提档升级。
二、建议
(一) 提升质量。全力帮扶茶企提升稳定产品质量,向质量要效益。一是创新机制 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通过监管帮扶、标准引领、知识产权保护、组团式推进“四千工程”等措施,拧成一股绳,密切合作、有机衔接、因势利导,推动产业提升发展。实施茶园绿色防控,做到全市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家喻户晓、齐心协力助力茶叶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帮扶 帮助指导企业严把生产源头质量关,优先优价收购有“绿色防控茶园卡”或“绿色防控户”的鲜叶,实施清洁化改造工程,推广应用清洁化能源。三是健全标准 建立培育茶叶良种苗圃,培育抗药性和抗虫性优质茶苗,限制产量低、质量差的茶苗种植,从源头上控制茶叶的质量;在茶叶的采摘上,加强种植农户的专业知识,引导使用机械化采摘设备,增加鲜叶产量,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在加工技术上,更新加工设备,完善加工设施,实现新旧产能的转换,提高加工设备的处理能力,培育选拔专业人才;在监管上,指导帮助茶企提升行业标准,加强对粗制茶叶企业的整合力度,禁止不合标的茶叶流入市场。四是强化管控 鼓励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引导龙头企业自建茶叶原料基地,从源头上有效防止农药残留危害的发生。督促企业落实生产原料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管控,鼓励企业添置农残快速检验检测设备,做好农残等的自检把关工作,严把鲜叶进厂关。瞄准国际市场质量标准,加强茶叶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技术支撑作用,严把茶叶监督抽检关口,以抽检倒逼质量提升。
(二)建立品牌。 全力帮扶茶企拓宽市场渠道,树立商标品牌。一是加强整合 建立“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的公共品牌管控体系,强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公共品牌宣传保护。充分发挥茶叶协会组织的作用,探索实施智慧化监管,推广使用高技术防伪标志,强化行业自律。二是一企一策 帮助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弥补短板,一企一策,树立打造自主品牌。对于出口企业,区分出口市场,灵活采用马德里国际注册、欧盟注册、非洲知识产权组织注册、单一国家注册等手段,实现商标国际注册成本最低、效果最优。指导帮助茶企讲好茶故事,做好茶文章,通过合理的营销手段对品牌进行推广,扩大知名度,让品牌拉动企业效益的增长。三是推行“互联网+” 一手牵电商平台,一手牵广大茶企茶农,将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茶农以及电商平台连接在一起,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帮助茶企茶农畅通销售渠道,开拓市场,将产品优势和资源、生态、文化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对于出口企业,指导帮助其与主流电商平台合作,充分利用成熟物流资源,降低风险,减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