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y School Library of Mount Huangshan municipal Party committ
发布日期:2022-3-25 作者:市委党校第51期中青班 彭 君 来源: 教务处
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浙、赣、皖三省交汇处,是中国典型的山岳风景区名胜区,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60平方公里, 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1月被评为全国文明旅游区,2007年5月入选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10年荣获世界旅游目的地管理奖,2017年捧回“长安杯”,作为景区,黄山风景区在全国独一无二。
近年来,景区公安在黄山管委会党工委、管委和上级公安机关领导下,从抓基层基础入手,努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立足治安防范网络,创新警务工作模式,依托科技强警,提升管控能力,为黄山旅游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一、山岳型景区管理工作的特点
作为一个山岳型景区,一是游客量大。2019年来进山游客突破380万人,单位时间内人员流量较大、除每年的黄金周、小长假之外,近年以来形成的周末旅游高峰成为黄山旅游的一个突出特点。二是游客素质参差不齐,给管理带来较大难度。三是行政执法时效性强、随着交通瓶颈的打破,进山游客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局面已形成,发生在黄山的各类行政管理时效性较强。四是警卫、保卫、外事任务重、大型活动多、诸警联合作战要求高。五是周边环境复杂、黄山周边与黄山市黄山区五镇一场毗邻,周边村民切身利益涉及景区方方面面,不同所有制的旅游景点众多,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六是交通管理压力大、受山岳型旅游景区地形地貌限制,山高路险,公路交通承载量小,停车、通行能力差。
二、旅游管理的方法及思路
针对旅游管理的工作特点,黄山风景区公安局积极创新旅游管理模式,突出“秩序”和“服务”两个重点,坚持以治安防范网络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强警为依托,以队伍管理为保障,通过不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进一步夯实治安工作基础,创新适合山岳型旅游景区的警务工作模式,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公安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战斗力,确保旅游秩序井然、服务管理优良,实现游客与秩序的良性互动,社会治安持续好转。
三、景区旅游管理的工作模式
以治安防范网络建设为抓手,广辟信息来源渠道,依托治安防范信息平台、情报信息平台、派基系统和旅馆系统,实现以情报主导警务,“以快制快、以动制动”,全面提升景区治安管控能力;以科技强警为抓手,通过推进“三台合一”升级改造,整合视频监控系统,建立GPS卫星定位系统,形成以防范网络为主干,以公安民警为支撑,以各种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快速反应机制。
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旅游警察队伍,创新警务模式、机制,旅游管理紧贴景区实际,确保旅游秩序良好。
根据上述情况和特点我就下一步景区公安工作如何更好的服务游客提几点看法。
(一)突出防范网络在旅游管理中的主体位置和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夯实基础。1、黄山风景区具有山高、路险、点多、线长的特点,而警力少又是公安机关一个不争的事实。游客成份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景区特有的敏感性,决定了“黄山无小事”,这给我们的治安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多年案件统计数字看,黄山90%以上的案件为游客与游客间的纠纷及游客与经营者的纠纷引起。此类纠纷均为普通民事纠纷,如能及时化解,便可避免因矛盾激化而导致其它案件发生,且能有效减少游客投诉。在这种情况下,调动遍布全山的综治、防火、环卫、工商、单位保安、轿包队员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范,对社会治安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多部门联动,织密防范网络这张网。景区根据辖区分片负责、点线结合、多员联动、控制能力强、信息反馈灵、行动速度快的综合防范网络。防范网络以辖区派出所为核心,组织本辖区各单位开展治安防范工作。由各单位选派、派出所审核,确立一名具有较强责任心、有从事治安工作积极性和较强现场处置能力的同志为“联络员”,负责组织、协调、落实本单位的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建立了以稽查队员、环卫工人、防火队员、工商管理员、宾旅馆及内部单位保安、轿包队员和导游、旅游车驾驶员为“岗位责任人”的治安防范网络,并确立网络内部及各片的协作联动机制,坚持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由领导小组与成员单位签订治安防范责任书,包片、包段将防范责任逐层分解。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以单位和路段划分责任区,将责任再落实到岗位责任人。岗位责任人既要履行本岗职责,同时也要承担社会治安防范责任,发现情况,及时向联络员报告,由联络员直接报派出所。形成点、线、面立体交叉的社会治安综合防范网络。3、保持高压态势始终坚持对刑事案件“零容忍”的严打方针。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除恶务尽”,夯实刑侦基础,结合数字黄山视频监控,加强了对旅游景点、游客集散地和公共复杂场所的管控。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禁毒宣传,巩固了省级无毒风景区的创建成果。突出对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安全防范。加强场所、阵地管控,先后督促责任单位投入资金购置安检设备,对各责任单位安检员组织了专门培训,严格查堵危险物品进山,强化对重要景点、主要游客集散地的治安防控。积极推进农村警务战略。按照“合理布局、规范运作、实用有效”的原则,辖区和驻村民警切实做到“八清五熟”。适时开展整治。紧密结合不同时期社会治安形势,因地、因时、因势制宜,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组织警力适时开展统一行动,有力遏制了各类违法犯罪苗头,净化了社会风气。
(二)坚持科技强警之路,突出技防作用,提升驾驭景区旅游治安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依托科技,走科技强警之路,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防范、构建“平安和谐景区”的捷径之路。我们按照景区总体规划要求,加大景区视频监控和指挥系统的建设,形成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遍布全山的视频监控系统为骨干,以重点要害部位的电子监控为补充的信息共享、功能完善、整体联动的技术防范网络。
1、建立了覆盖全山的视频监控系统。一是整合视频监控社会资源。黄山景点多、战线长、警力分散,具备客流量大、季节性强、快进快出等特点,为便于加强对游客易于滞留、积压场所的管理,黄山景区开发、索道、宾馆、旅游运输公司等单位相继投入建成了一批视频监控装置,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避免、减少了案件和投诉的发生。为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整体作战效能,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积极整合全山主要单位和场所的视频监控系统,发挥好社会资源的协同作战能力。二是完善社会面监控系统建设。为提高对社会面、公共复杂场所的掌控能力,调整整个景区的社会面监控系统,在游道、景区景点和游客集散地、交通道口相继增设监控装置,形成对全山社会面的有效覆盖。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及时对执勤警力部署作出调整,排除了多起可能引发事故(案件)的苗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帮助游客找回失物,系统的整体功效明显。
2、全力推进公安指挥系统建设。指挥系统是整个景区快速反应机制的核心部分,按照起点高、功能实、技术优的总要求,完成了对“三台合一”的升级改造。配合“数字黄山”建设,建成GPS卫星定位系统。GPS和“三台合一”指挥系统互为补充,为全面提升景区应急救援、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将监控系统与警务巡防结合起来,加强单位内部治安防范工作,不断提高社会面治安管控能力。
(三)创新警务模式、机制,旅游治安管理紧贴实际,确保秩序良好。
1、建立周末执勤模式。结合景区公安工作实际,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针对旅游旺季周末旅游,来山游客急骤增加,及时调整警务工作模式,实行了旅游旺季双休日派出所能够保持足够警力确保景区良好的旅游秩序。2、实行派出所弹性勤务模式。针对景区打击犯罪和行政管理特点和旅游形势,景区内派出所始终坚持情报主导、现场管控、合理配警、重点覆盖的要求,科学调整作息制度和勤务方式,在主要景区及偏远景点派民警驻点,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见警率。按照“政府出资、政府聘用、规范培训、公安使用”的原则,组建治安巡逻队。这些治安辅助力量由民警分组带队突出对治安管理的重点地段、重点时段巡逻,“白天见警察”、“夜晚见警灯”,增强了游客安全感,及时化解各类治安隐患,大大减少了案件发生。3、完善快速接处警机制。充分利用“三台合一”整合警力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完善接处警工作机制,提高接处警效率,方便群众报警求助,提升了游客和群众对民警的满意度。建立了扁平化指挥机制,由指挥中心以警用350兆无线集群通信为主,整合110接处警系统、指令电话、民警个人手机等载体直接下达指令、调度警力的“点对点”式的指挥架构,实现接警快、调警快、出警快、处置快,推进勤务实战化。规范了接处警和执勤巡逻、处置重大情况及反馈程序,最大限度地将警力推向社会面,在最短时间发现、处置各类警情。4、创新山岳型景区交通管理机制。针对山岳型景区道路和停车管理特点,加强源头管理,实行重点路段严看死守,重点时段加强对主要旅游线路巡查,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针对节假日期间自驾车游逐年大幅增加的情况和景区、汤口地区停车容量小的矛盾,制定并适时启动交通管理和停车管理实行了“自上而下、渐次下移、梯次管理、控制流量、适时管制”的工作机制,完善了恶劣天气及高峰期应急管理的措施。建立了特定时段景区内实行交通管制的措施,确保车辆停放有序,交通秩序安全畅通,确保景区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四)紧密结合景区公安工作实际,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旅游警察队伍。黄山是中国的名片,黄山民警是中国警察的代表,一定要在国内外游客面前展示中国警察的良好精神面貌。景区公安局要上下创新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奋进,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能力。1、全力打牢“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以打造“枫桥式”派出所为契机,打造出适合景区实际的服务型公安派出所,要坚持做到在每一名新警招录培训上明确服务至上的理念,把服务游客理念根植警心。在公安派出所考核中要把服务游客正式纳入目标考核,把服务工作独立于考核体系,作为考评派出所和民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经费保障上,明确各窗口单位必须把服务项目建设作为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让游客至上、服务至上在全局蔚然成风。2、抓执法质量提升,推进执法公平、正义。黄山因其特殊的窗口位置,民警一言一行倍受各届关注,执法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更是要慎之又慎,加上当事人(游客)走的急,结案时间与执法程序上的要求存在一定碰撞。这就对我们的执法办案提出了更加严格要求。既要使每一起案件得到公平、公正处理,又尽量不影响游客的行程安排。要在确保执法质量的前提下,务求实现突破。一是规范法律文书制作,推行网络制作法律文书,减少民警因不熟悉程序而导致问题出现;二是建立案件不过夜机制。本着以人为本理念,在法律许可范围,对违法行为人(游客),坚持以教育为主,惩戒为辅,重在纠正错误,尽量避免因矛盾激化而出现转刑。三是落实办案责任制,实施错案倒查。通过加强系统培训、开展个案评议,组织互助交流等手段,全面提升基层民警的规范执法水平。
通过大量调研我们认为,建立严密的社会治安综合防范网络体系,可以使我们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掌握第一手信息,及时、快速救助伤病游客,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矛盾纠纷、治安事故和游客投诉的发生;完善的社会面监控和指挥系统使我们能够快速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及时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细致的管理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凸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赢得了广大游客的充分理解与支持,实现了游人与秩序的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有力地促进了“平安景区”建设,为黄山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扎实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