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自建文库 >>学院论坛
关于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机制, 丰富新时代徽文化和黄山文化内涵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2-3-25 作者:市委党校第51期中青班 凌睿 来源: 教务处



黄山市是徽文化分布的主要地域,近年来,全市实施徽保工程,对徽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了解,2009年以来市本级财政投入资金就达6000万元用于徽州文化文物保护,一大批徽文化历史遗存因此获得了较好的保护利用。

黄山市同样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域,周恩来、粟裕、恽代英、方志敏等党的领导人都留有红色足迹,中共皖南特委、皖南苏维埃政府、中共皖浙赣省委、新四军军部等旧址均在我市,但相较而言,全市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工作就略显单薄,没有规划性的意见,更没有专项资金支持,许多红色印记随岁月渐渐灭失,十分可惜,也很不应该。

据了解,我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底数不清,虽然有过革命文物普查,但没有系统的分类摸底,到底有多少,分布在什么地方,没有一个准确的底数。

二是挖掘不全,保护意识不够强。对有旅游价值的资源的保护利用的较好,但许多旅游价值不大的,即将灭失的,抢救命性保护力度不够。如恽代英早期来黄的住处仅剩断壁残垣、方志敏在谭家桥的故居已近倒塌。

三是宣传推广不足。旅游宣传推广工作的重心在A级景区等成熟景区和涉旅企业,因红色资源旅游景区景点一般规模较小,大多数权属在国有或集体,不属于企业经营模式,经济效益低,推介乏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因此,建议把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纳入到党的建设总体工作中,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黄山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意见》或以人大立法形式制定《黄山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和《三年行动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建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高层次协调机构。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政治高度,市县(区)要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统筹领导党史、宣传、文旅、文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乡村振兴、财政、融媒体、人社等相关部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

二是开展全面普查,摸清家底。习总书记说,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对不可移动资源统一标识、编号管理,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保护,建立红色资源名录数据库,做到对每个红色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利用。

三是整合设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资金。细化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分批有计划的对红色文化资源实施保护。习总书记说,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等。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加强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建设好基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队伍、红色景区景点讲解员队伍建设,落实相关政策与待遇。对乡村教师、退休干部、文化爱好者等作为红色景点景区志愿管理人员和义务讲解员的,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鼓励他们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鼓励乡村经济能手就本地域的红色资源开发红色衍生产品(如红色主题民宿、文创产品),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

通过对全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高位推动机制的建设,统筹推进、系统提升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水平,使我市红色文化载体更为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更为生动,为新时代徽文化和黄山文化注入红色基因,为黄山“五个之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