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3-9 作者:陈琪
在徽州众多的碑刻中,乡规民约碑可以说是占了非常重要的比例,即是乡规民约,那就有个处罚的内容,如何处罚那些违悖乡规民约的不法之人呢!罚戏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办法,其实,徽州在制定乡规民约的时候,一般都“公议演戏勒碑”的习惯,也就是说,乡规民约经过宗族或村人制定好后,要写进宗谱,要张榜张贴,还要演戏刻碑告诫众人。这演戏可不是一般的事情,一是花费大,二是轰动大。一旦定下日子演戏,宗祠要杀猪请客,还要请乡邻绅士,前来助兴观摩。演戏前,要将乡规民约当场宣布,要求合村民众及周边村民不得违反,否则,要罚戏重禁,这邻村绅士除了冠以观摩之名外,更重要的作用便是最好的见证人。近年笔者在做徽州民俗文化调查时就发现大量的有关罚戏的乡规民约。
祁门县新安乡叶源村宗祠“聚福堂”内,有一块嘉庆十八年“勒石永禁”碑,碑文中的条文是乾隆五十一年合族公议定立的,一式三份,到嘉庆十八年再抄五份,并立石刻碑。碑文就惩罚的条文列的一清二楚。“合族公议滨右扶禁合源规条,违者照约处罚。如有持强不遵者,听凭族中出身之人,取丁会祀内支口,鸣官惩治,所有各项禁条开列于后。1、一坟林水口庇木,毋许砍斫,违者罚戏一部,倘风雪压,鸣众公取,或正用,告众采取;2、境内毋许囤留赌博,违者罚钱壹仟元,伙赌者罚戏十部,拿获者给币二佰,知情不举,照窝赌罚;3、丑内毋许私买入,违者罚戏一部;4、已众苗山,毋许樘斫,违者罚戏一部;(5、6、略)乾隆五十一年间,严禁文约三纸,延肓一纸,延宪一纸,应选一纸;嘉庆十八年抄五纸,延茂一纸、延佳一纸、文兴一纸、文清一纸、应选一纸。皇清嘉庆十八年仲夏日 合源公立”。
在徽州人们对非常讲求风水,特别是村中的水口林、坟山荫木的认识尤为重视,祁门县塔坊乡和田黄氏家族在乾隆32年2月就订立了一份禁立坟山的合约,其中前二条就是罚戏,“1、坟山毋许盗砍窃取,如违罚戏安醮;2、纵火烧山松杉桩脑,如违罚戏一台。”
祁门县彭龙乡环砂村“叙伦堂”院墙内,至今仍赫然矗立着一块清嘉庆2年的“永禁碑”,“永禁碑”高2米,宽1米,厚0.3米,刻成于清嘉庆二年冬月。碑文分二部分,上部分为当年祁门县正堂赵敬修的亲笔批示,下部分为立约正文、所禁四至界线和立约人程加灿等二十二人的姓名。内容为:村民程之璞等人因为“迩缘人心不一,纵火烧山,故砍松杉,兼之锄挖柴桩”,合议立“养山合墨公约”。碑文阐述了乱砍滥伐的危害性,指出“非惟树尽山穷,致薪如桂,且……滋事生端,为害匪轻……所以不谋而合,共立合文,演戏请示订定界止”。碑文强调了保护山林资源,严禁乱砍滥伐,严禁纵火毁林垦荒的意义,并制定了各项奖惩的具体措施,如“纵火烧山者,罚戏一台,仍要追赔木价;挖桩脑者,无问松杉杂植,罚戏一台;采薪带取松、杉二木,并烧炭故毁,无问干湿,概在禁内,违禁者罚戏一台。”
原来,清乾隆末至嘉庆初,彭龙环砂一带乱砍滥伐,盗卖木材成风,毁林垦荒,砍桩挖根处处皆然,不但严重地破坏了山林资源而且滋事生端,纠纷不息,是造成社会动乱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地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发动民众公议,立约禁山,并呈报官府。当时任祁门县正堂的赵敬修,对这份乡规民约较为重视并亲笔作了批示。
为了使封山育林的乡规民约扩大影响,做到家喻户晓,除了演戏集会,当众公布外,程加灿等22人将立约连同知县批示一并勒碑刻石,定名为“永禁碑”,以警后世。像这样的封山护林碑,徽州各县均有分布,尤以林业第一大县祁门为多。在祁门古碑调查的100余块古碑中,有关森林保护的碑刻就有13块之多,占到总碑的百分之十以上。
祁门县渚口乡滩下村一块道光18年“永禁碑”,碑文指出:
“官有正条各宜遵守,民有私约各依规矩,公同勒石永禁:1、禁公私祖坟并住宅来龙,下庇水口所蓄树木,或遇风雪折倒,归众,毋许私搬,并梯桠杪割草以及砍斫柴薪、挖桩等情,违者罚戏一会;2、禁河洲上至九郎坞,下至龙船滩,两岸蓄养树木,毋许砍斫开挖。恐有洪水推搅树木,毋得私拆私搬,概行入众,以为桥木,如违,鸣公理治;3、禁公私兴养松、杉、杂苗、竹以及春笋、五谷、菜蔬,并收桐子、采摘茶子,一切等项,家、外人等,概行禁止,毋许入山,以防敝卖偷窃,如违,罚戏壹台。倘有徇情查出,照样处罚,报信者给钱壹佰文;4、禁茶叶递年准摘两季,以六月初一日为率,不得过期,倘故违、偷窃,定行罚钱壹千文演戏,断不徇情。(下略)大清道光十八年 仲秋月 合社公具”。
如今祁门县渚口乡滩下水口林,成了徽州水口林一道靓丽的风景。大北河潺潺绕村而过,村人匠心,借水造景,筑坝拦水,河水澄碧,河底晶莹卵石历历可见,水草摇曳其间,沿岸古木森森,竹篱人家掩映于绿树之下。水口无桥,河畔泊着数只两头翘翘的竹筏,宽的数尺,窄的不过尺余,村人撑竹蒿划竹筏过河干活。
闪里镇大仓村,为了封禁山林,特地演戏将封禁内容告诫全村老少,并勒石“合约演戏严禁”,对违犯所禁条款给予处罚,内容为:
“1、禁茶叶迭年,立夏前后,会议日期,鸣锣开采,毋许乱摘,各管各业;2、禁苞芦桐子,如过十一月初一听凭收拾;3、禁通前山春冬二笋,毋许入山盗挖;禁毋许纵放野火;4、禁毋许松柴出境;5、禁毋许起挖杉桩。以上数条各宜遵守,举报者赏钱三百文;如有见者不报,徇情肥己,照依同罚,备酒二席,夜戏全部。道光六年三月初八 告白”。
罚戏之约,不仅用于民间的禁山、禁渔、禁赌,连庙宇中的祠产也用演戏申明立碑。徽池古道榉根岭,祁门境内有一圆通庵,此庵自明朝嘉靖30年开基建庵,上箬坑王公寒谷便“置田给僧,以耕收供佛,到了嘉庆16年,圆通庵重造告竣,恐后贤愚不一,私犯祖规,公议演戏申禁,所有庵内山场田地并亭内各项条规逐一载明勒石以垂久远,”“庵内所管田地、山场,只许庵僧自耕自种,僧人不得出佃外人兴种,所养竹木杂植,家外人等毋得扰行窃取,违者罚戏一部,照样追价不迨。”此岭现已不为交通要道,但此碑仍躺在庙基地上,向人们述说着那段历史。
民间用“罚戏”来惩罚那些失职佃仆。山场被烧,树木被盗,毁林开荒等逾限犯分,均有罚戏的可能,有的还把违犯者罚跪戏台前示众。这种罚戏活动对于处于荒野老林的农民来说,是难得的娱乐机会,把宗法思想渗透到这些活动中,最能为这些山民所接受,也能容易取得效果。当地老百姓的宗法思想,除在肃穆的祭礼中培植外,就是在尽忠敬孝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戏曲中得到的,把宗法思想寓于娱乐之中,对广大村民进行宗法思想教育,那么把宗族的乡规民约、宗法思想渗透到这些活动中,最能为这些农民所接受,也是容易取得效果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