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正学堂 >>徽学林
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徽派盆景

发布日期:2015-3-6 作者:hzwh

盆景起源 


卖花渔村位于新安江上游的南岸沟谷腹地村名因地形似鱼状、人以卖花为业而得。据 1997 年底统计全村 185 户806 人。近有“洪川八景”(《洪氏宗谱》)远有黄、白二岳新安江及其支流蜿蜒伸曲于山谷盆地之中犹如一条青丝带缥缈掩映于群山之间奇峰秀拔风景绝妙。自古以来赢得许多羁人过客留恋曾为诗仙李白醉倒也使戏剧大师汤显祖叹绝新安山水秀甲天下。白石岩 (今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一带)“松怪柏”、“蟠曲如龙”(民国《歙县志·舆地志·山川》)。这大好的山水清奇古怪的松柏为盆景创作提供了自然范例。那千姿百态、高不盈尺的黄山松铁干龙鳞、枝 瘦叶簇、色绿形俏、神清韵妙无疑是徽派盆景造型的最佳楷模。高居危峰、臂枝下垂的黄山“拢龙松”宛如附石大悬崖式天然盆景神品。直到晚清至民国期间洪岭的盆景艺人还屡赴白石岩深山从南北两坡攀登清凉峰挖掘天目松、珍珠黄杨等百年古桩速成制作自然式盆景毫不夸张地讲苏、沪、杭一带的许多黄山松古桩大多出自徽州艺人之手。洪岭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这些都为盆景植物的快速生长及树桩的培育提供了扬、苏、沪、杭一带不可比拟的优越自然条件种类繁多的观赏植物正是制作树桩盆景必不可少的材料资源。仅据过去的《歙县志》、《绩溪县志》、《休宁县志》、《旌德县志》、《黄山志》、《浮生六记队》、《授时通考》等史籍记载可供观赏的植物种类达三百种之多在明清两代用于盆栽和制作盆景的植物就有黄山松(天目松)、梅花、蜡梅、徽州桅子 (山桅子)、映山红、南天竹、黄杨、对青竹、凤尾竹、三友柏(桧柏)、景天、万年柏(九死还魂草)等。 徽派盆景是以古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它以歙县的卖花渔村为代表包括绩溪、黟县、休宁等地民间制作的盆景以古朴、奇特、遒劲、凝重、浑厚为其特色开创一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以游龙梅桩驰名海内盆苑并于清乾隆年间在绩溪仁里等地形成了每 12 年一举、规模宏大的徽派盆景展览。 1972 年 2 月周恩来总理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夫妇观赏了陈列在上海人民公园内的徽梅盆景。尼克松总统夫妇对充满装饰类美感、具有浓郁徽派特色的游龙梅桩的英姿雄态赞不绝口。 徽派盆景的产生和发展与卖花渔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洪氏先人为徽派盆景的创始人。在洪氏的辗转徙居过程中由洪氏祖先将盆景这种特殊的艺术带到徽州并在绩溪、歙县等地进行再创作发扬光大。 


寓意于形 


徽派盆景寓意于形。如游龙式为民族的象征三台式则寓有蓬莱仙境或天、地、人之内涵迎客式则为恭候嘉宾。游龙式梅桩、扭旋式罗汉松、三台式圆柏等高大、雄伟、粗犷、古朴充满着神秘的装饰美感与古典徽派建筑交相辉映意蕴深长黄山松、罗汉松等造型以黄山古松为典范充满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徽州人文精神。由卖花渔村培育的梅桩盆景在全国举办的历届“二梅”展览中几乎囊括了近 1/2 的金奖、银奖和铜奖足见其实力之雄厚。 植物种类 徽派盆景植物种类较多。它以徽梅、徽柏、黄山松、罗汉松为主其它如翠柏、紫薇、南天竹、榔榆等也比较常见。通过徽州花农和盆景艺人数百年的精心培育现已选育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梅花品种如徽州骨里红、徽州檀香、徽州台阁玉蝶、徽州宫粉、洪岭二红等甚至连园艺界公认已绝迹数百年的黄香梅也奇迹般地再现于古徽梅苑。这些品种的形成是经过花农长期选优、人工嫁接、压条存异等方式培育而成颜色从紫红、朱红、粉红到粉白、素白、淡绿、浅黄等无一不具备花型有单瓣、复瓣、重瓣、台阁等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造型手法 徽派盆景造型手法独特。花农对幼小的梅条就用棕榈叶片进行定胚造型每两年重新调整一次较大的枝干改用棕绳蟠扎待主干大致定型后再加工侧枝对小枝则只作修剪不作蟠扎形成了“粗扎粗剪、剪扎结合”的造型 艺术手法徽派盆景多地栽造型成形后再选盆配座在卖花渔村数十公顷的山坡上培育有各种大小梅桩和树桩造型达数十万株之多可谓海内栽花卖花“第一村”在繁殖上采用压条与养桩并举的方法在国内也颇为罕见。 


盆景概述 简介 盆景是以天然的山石、活的树木花草为素材通过立意、造型、置阵布势、养护管理等艺术的和科学的手段在特定的盆盎中组成以树木、山体等为主体的自然景观。以小中见大为特点以极富生命活力为特色使画境和意境相融合的艺术品。它源于自然是自然景观的微缩但又高于自然是自然景观典型、最集中的表现。它是自然界的树木花草、天然岩石的组合但它又蕴含着制作的思想感情和理想祈望。它是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怀抱自然欲望的产物所以清代文学家张潮说“居城市中当以画幅当山水以盆景当苑囿。” 


 


中国是世界盆景的发源地。盆景艺术在中国 源远流长而它的形成过程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 1977 年发掘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盆栽万年青图案的陶片出土。说明距今 7000 年前以出现植物盆栽。而这一习俗又由于各种目的的需要而不断地流传下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盆栽逐步地走向艺术化。到了汉代、南北朝是到乃至唐代发展成为盆景艺术。国内一些学者人认为汉代的“山型砚”是山石盆景的发端而建于公元 706 年的章怀太子李贤墓甬通道上的壁画画有侍女手托假山小树的盆景是唐代树石盆景存在的有力证明。这就是说我国在 1300 年前就诞生了相当成熟的盆景艺术。 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宋代的物质生产和财政收入都超过盛唐城市的繁荣盆景的繁荣盆景树木、山水盆景获得快速发展和普及。而且树木盆景已开始向精致蟠扎工艺发展盆景也开始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据一些专家考证盆景艺术在宋代传入日本而且再由日本传入欧美。现在成为世界性艺术。 元代盆景出现些子景即小型盆景。 明清两代盆景已发展到鼎盛时期不但有许多关于盆景的诗词、著作流传而且盆景是许多庭苑囿里不可缺少的内容。例如明代徽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中就有许多盆景。同时由于造型、工艺、树种和地域不同产生了许多流派、苏州的苏派、四川的川派、广东的粤派、徽州的徽等。 形式 值得提出的是这时盆景的形式已向多样化发展有山水盆景、树石盆景、树桩盆景、丛林盆景、奇石清供等而且供制作盆景的树木种类繁多盆面修饰和成列观赏也多有讲究。在树桩盆景方面自然式和规则式同时存在共同发展。有些地方还发展了盆景展览和评比这对中国盆景艺术的提高和发展无疑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盆景历史


 徽派盆景是产生于古徽州地域内的盆景派别它是我国一个古老的盆景艺术流派在历史上曾为全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也是八大家之一在盆坛上享誉数百年之久。它的产生可追溯到宋朝距今已 900 余年。 徽州盆景艺术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徽州三雕即砖、木、石、程朱理学以及徽商的兴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艺术派别 徽派盆景是包括树木盆景、树石盆景、山水盆景、奇石清供在内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盆景艺术派别其内容非常丰富。 重要地位 徽派盆景是古徽州人民在徽州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师法自然、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的结果是徽州人思想文化、道德观念、艺术审美特点的反映它不但丰富了徽文化的内容也丰富了中国盆景艺术的内涵在中国盆景艺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艺术境界 


在盆景创作中,种种盆景艺术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创作出理想的盆景艺术品。一个成功的盆景作品,必须具有美的生境、美的画境和美的意境。总之是有的之景、托景言志、借景言情。 


第一境界 (一)美的生境生境美是盆景创作必须达到的第一境界。生境美即自然美、生活美;应含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亦即天然图画是也。生境是画境、意境的源泉和前提这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盆景艺术创作中的反映。为了达到使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盆景的体量、形式、色彩、布局、风格等只能使自然美增色而不能压抑和破坏自然美。 l.形质之美主要为植物材料的根、干、枝、叶、花、果的形质美和山石材料的纹理、断面、结构等形质美。如黄山松的主干被累累鳞甲古趣盎然;珍珠黄杨的细叶圆润如玉红绿相间;拘杞的鲜果喷红吐朱胜似玛瑙珠串;杜鹃的花冠如翩翩彩蝶在枝头寻芳弄香、追嬉闹春;木的根蔸枯态嶙峋、浑如铁铸。石材如砂积石的细密孔穴和芦管结构、斧劈石的直纹竖理、龟纹石的天然皴皱、宣石润白的石质等也非常雅观。 2.色彩之美色彩之美具有感情效果。这是因为色彩的刺激能使人产生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反应从而影响人的感情和情绪。它主要指植物根、干、枝、叶、花、果和山石材料的色彩和光泽。植物如翠竹碧玉般绿秆、红枫燃霞般赤叶、梅花冰肌玉肤般英华、火棘红精赤足般圆果等;山石材料如砚石墨玉般光泽、宣石白玉般肤色、萤石翡翠般绿色等。 3.动声之美主要表现在植物材料上如风吹草动疏声薄影;松树则林涛阵阵颇有高山旷林野趣。表现在山水盆景上则有瀑布飞溅、云雾缭绕。 4.变化之美植物材料在春天表现为新芽吐绿一片生机;夏天则叶色鲜浓、花香袭人给人以日新月异之感;金秋则丹枫似火、银桂飘香、榴果压枝犹有收获之喜;冬天则梅花傲雪绽放更具刚毅不屈的精神催人振奋叫人上进。表现在山光水色上则春山秀丽、夏山浓郁、秋山萧疏、冬山枯寂等等。 5.整体之美植物、山石材料在各自具备的个体美的基础上将各部分的形态和色彩有机地结合起来山石、植物经艺术加工后进行组景因此较之于单个或单个之一部分则表现出更集中、更完善之美这就是整体美。整体美除了自然美之外更主要的是生活美。 


第二境界 (二)美的画境画境美即艺术美是盆景创作必须达到的第二个境界。把从自然和生活中发现、体验到的美再通过取舍、概括、剪裁、组景、拔高等使之成为一个有主次、有烘托、有呼应的多样统一的完整布局。也就是把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素材通过艺术加工进一步上升到“人工美”和“艺术美”的境界这种画境融入了盆景艺人的思想意识和个人风格。这种按画意来创作景致的方法也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画境的创造是通过放与收、繁与简、虚与实、巧与拙、藏与露、粗与细、刚与柔、动与静等一系列辩证统一艺术表现手法的实施来达到的。 


最高境界 (三)美的意境意境美是盆景艺术创作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盆景创作不但要创造富有生机的生境还要进一步上升到富有画意的画境最后还要从生境、画境触景生情产生浪漫主义的激情进入情景交融的高潮这个感情升华的境界是为意境即画面所言之志、研发之情。中国盆景艺术就是通过山石、植物材料的精心选择运用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手法来经营位置、构设画面、抒发作者的情怀从而激发观赏者美的感情、美的意愿、美的理想当观赏者进入这种境界时才能与盆景作者一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继之形成丰富的联想并领受景外之情取得景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意境美是理想美的境界是美的最高层次是美的灵魂之所在包括美的感情、美的抱负、美的品格、美的社会等。中国人对意境的创造有着独特的能力对意境的欣赏也有着特殊的鉴赏力和悟解力。后汉刘褒(约 147-167 年前后)“画《云汉图》见者觉热;又画《北风图》见者觉寒”(明·江东伟《芙蓉镜寓言》)。这是绘画艺术表现意境的典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列子·汤问》)。这是用音乐艺术表现意境的佳话。前凉被谑称“笨君”的 张天锡曾曰:“观朝荣则敬才秀之士;培芝兰则爱德行之臣;松竹则思贞操之贤;临清流则贵廉洁之行;览蔓草则贱贪秽之吏;逢飙风则恶凶狡之徒”(明·江东伟《芙蓉镜寓言》)。这是对植物乃至某些自然现象内含的深刻悟解进而产生的联想。盆景艺术中令人浮想联翩、意境深远的佳作更是举不胜举。如在一椭圆形大理石浅盆中一端几块玲珑的巧石组成南国海岛景致配植数株植物点以长须老人立杖岩边海滩手搭凉棚引颈眺望远方几点小石组成孤岛大小组石之间海水缥渺远处孤岛隐约可见题一“思”字为名则把海峡两岸人民日思夜想被人为隔绝的两岸亲人不得团聚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如一简朴盆中一株枯干露根、颇饶古趣的梅花适值寒冬雪压枝头繁华点点冒雪开放;月下清风暗香浮动花香色洁这是生境;枝疏影斜、雪染枯干一幅天然图画这是画境;由此时、此香、此景、此情使人发思古之幽情联想到勤劳的华夏祖先不畏艰难困苦历尽霜雪坎坷顽强不屈勇于进取的高贵品质这是意境。每欣赏一次犹如进行一次自我教育荡涤灵魂似有潜移默化。催人自新的魁力。


 盆景造型 


徽派树桩传统(规则式)盆景有好些款式它们是梅花(含碧桃)龙桩盆景梅花、罗汉松、圆柏三台式盆景扭旋式盆景疙瘩式盆景劈干式盆景屏风式盆景和杂桩盆景等在这些款式中梅花龙桩盆景是徽派盆景的代表。各种款式的制作方法有其独特的特点下面一一作介绍。 


梅花龙桩 龙桩盆景主要用梅花也有用碧桃、罗汉松树种素材进行造型。整体形象犹如一条游龙有龙头(罗汉松不作龙头)、龙身、龙爪和龙尾。 龙头的培养龙头培养与压条繁殖有关。清明前后将梅幼树或老桩基部萌蘖枝进行压条繁殖。翌春剪离母树移栽他处。母树经压条时修剪刺激当年便在基部再发生几个强壮的萌蘖枝。次春又可继续压条由于多年反复压条作业母树基部就形成膨大而畸形的桩头有时白蚁侵入桩头咬食木质到一定时间清除白蚁后则成为舍利桩头更显苍古。当龙头培养几年后可在龙头上萌发的萌蘖枝中选择一强壮而较长的萌枝作龙身造型。 龙身造型先在桩基部旁立一竹竿或木杆下部插入土内作为造型支柱。然后将选奸的梅主干(应有 23 米高)作左右 S 形弯曲(游龙弯)每弯之间 用棕榈叶条扎缚固定二弯的中间位置也用棕榈叶条将梅干扎缚在支柱上固定同时在将梅干作 S 形弯曲时就注意使梅干间隔穿插在枝柱两侧。相邻两弯的宽度视龙身高度而定一般 1525 厘米下部稍宽上部稍窄。弯的多少视梅枝长短和需要而定。如需龙身更高而选的梅于不够长则可在第一年做好的龙身顶部选一饱满芽并在芽的上方短截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该芽长出较强的延长干第二年继续作 S 弯以达到所需的高度这延长干所作的弯的平面一般应与上年弯的平面一致也可错开一小角度如错角则为掉弯。和控制花枝多少。 龙身主干在开始放龙爪枝时龙爪枝一般较细弱横伸不出去时可用细竹竿横扎在龙身主干上以便支撑龙爪枝。 龙爪枝的设置是两侧对称而且下部的外伸较长上部较短个造型大致为等腰梯形。 


龙尾蓄枝当进行龙身造型时将龙身主干顶梢攀直并用棕叶条扎缚枉支柱上同时将干梢短截剪口下几个芽萌发成小主枝次年将这些枝留47 厘米进行短截。强度修剪刺激其上再萌发一些枝条第三年将这些枝留 10-15 厘米修剪顶部就形成由许多侧枝组成的比较广的枝群这就是龙尾。 至此梅花龙桩盆景造型作业基本告一段落以后就进入养桩阶段。养桩阶段是一漫长的过程。需十余年或几十年的功夫。一定要达到桩头、主粗壮、皮皴色老时才有观赏价值。在养桩阶段主要的工作址修剪调整姿态施肥加速生长复盆促进发根和枝干老苍。修剪 一般在春季花后进行。修剪对调整树势和桩景姿态很有作用。操作时除剪去枯枝、纤弱枝外对过密枝应疏剪对强枝应轻剪较弱枝应重剪。在上下树势方面应该是上部树势稍强于下部这样整体树势容易平衡。如果下部树势过强上部势必衰弱中、上部枝就容易枯此。出现这种情况对下部众多的萌蘖枝要么进行压条要么剪去。梅化施肥在歙县卖花渔村一般在秋末 冬初施以猪粪也可施复合肥(早春)。发芽时最好再施一些人粪尿肥。所谓复盆是指在梅花地栽的情况下根长得很长小侧根却少这不但影响以后起桩上盆而且树势也容易减弱。因此每隔三四年将梅树掘起修剪一下根系再换个地方栽下去这就是复盆。经过复盆根盘小了但吸收根增多了树势在复盆当年可能有些减弱但很快可以恢复并转强。正式上盆时也容易服盆。 梅花龙桩有低桩、中桩、高桩之分。低桩高度在 1 米左右中桩在 1米以上高桩在 2 米以上。在旧时龙桩一般都成对制作和出售每对造型、高低要一致严格时梅花品种也相同。 


三台式盆景 三台式盆景的素构‘主要有梅花、圆柏、罗汉松等。现以罗汉松为例谈造型的方法。 罗汉松为罗汉松科常绿乔木叶条状披针形有长叶和短叶之分。罗汉松枝干在幼时较柔软老时则硬。罗汉松造型操作应在秋冬和春中四月以前进行。发芽后枝干含水分较多弯曲时容易折断。 三台式盆景主干弯曲二弯半其枝片为三台。中间为顶台位置最高二侧各一台位置稍低且在同一水平线上。整个造型呈一等腰角形。每台片的形状基本上为低馒头形、圆头形(顶台)或椭圆形(侧台)。具体操作如下 用 80150 厘米左右高的树苗粗度在 13 厘米直径斜栽于地(或盆内)为防止在主干弯曲的树干折断需要主干的一侧(近地一侧)用一根劈得很薄的三层竹篾或一根 10 号铁丝靠贴于主干(铁丝头插入树干基部土内)然后用麻皮(或塑料包装软带)将竹篾(或铁丝)连同树干缠扎在一起从基部一直到顶部。然后进行树干弯曲(用游龙弯)。具体做法是先用左手抓住树干基部使它不能移动右手把捌千从向右斜卧的一侧慢慢地推弯到相反的方向使成弓形立即用麻绳(也可用棕叶条、塑料包装软带--下同)一‘头系在捌干基部一头系到树干弓弯的上端着力点处使弓弯固定。第二弯距第一弯大约 30 厘米,用左手抓住第二弯起点处(第一弯着力点前)使其不能移动再用右手慢慢地将树头向第一弯的方向攀回也成弓形立即用麻绳一头系在第一弯结束处的弯背上一头系到第二弯结束端的着力点处以固定弓弯。最后半弯是在眶第 二弯 15-10 厘米处用左手抓住弯的起点处右手慢慢地将树干向第二弯的方向推但此弯不要过大使树头缓缓斜向上伸即可。也用麻绳如法固定起来。此弯完成后将上面半弯的树干(梢部)留 10-15 厘米后剪去顶部(如树干此处有侧枝应尽量保留仅剪去枝梢)。在第一弯和第二弯的外侧放一主枝向外伸出并进行水平面 S 形弯曲或竖平面 S 形弯一般弯 1 弯半。应注意的是第一横出主枝应稍上托些第二主枝横出时应稍下压些使两台台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短剪这二主枝的枝梢并剪去主干上多余的小枝这样三台式造型基本告一段落。最后用一竹竿穿插在主干二弯之间并插入树干基部土中作为支柱防止因主干细小而变形。开春以后三 台的口十腋内可发出新侧枝。翌春对这些新枝再留 2-3 厘米进行短剪或当年夏天就开始进行摘心促发小枝。这样每台枝片不几年就可形成整齐美观和丰满的台片。 三台式盆景虽不需培养龙头但也应经 10 年左右的养桩过程同时也需“复盆”目的使主干有一定粗度、弯曲处自然生动枝干呈现老态。台片经调整、修剪后形成紧凑、丰满、整齐、大小适宜的优美造型。这样再上盆稍露主要侧根观赏价值就可提高了。 三台式盆景可以进行改造和变化。例如下面两侧的台片如果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一高一低或者二台片中一台向外伸长些则三台就不是等腰三角形而是不等边三角形了于是就产生了动势。又如将树横栽于签筒盆中并使三台式中第一弯台作顶台第二台片向斜下伸长作延伸台片而将原顶台作中台片则成为悬崖式。再如将三台式中除去最下面一台则成为旗形树冠也有较强的动势。如果在三台式主干上多留几个主枝并做成大小不同的台片这就成了曲干多台自然式盆景所以三台式盆景是规则式盆景向自然式盆景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款式。这在徽派盆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台式盆景一般为中小型大型很少(圆柏三台式盆景有大型的)可置于几案上欣赏也可放在阳台上厅堂内欣赏。它体现出“小中见大”这一盆景主要特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扭旋式盆景 


特点是主干用螺旋弯即徽州花农所说的磨盘弯蟠扎而出枝也都在弯的外侧枝片虽有前有后但基本上是左右出枝。一般中小型盆景主干只23 弯邻近弯之间的水平间距 15-20 厘米或更小。扭旋式常用于梅花、罗汉松、圆柏、紫薇、小 n 十栀子花等树种的主干造型。 扭旋式主干造型的具体做法是先在桩苗一侧立一牢固支柱(插入土中)将桩苗基部向支柱方向攀弯靠在支柱下端立即用棕榈叶条(或麻皮--下同)将桩苗扎缚在支柱上使其不能移动再将桩苗上段斜上绕支柱半圈又靠在支柱上(即在第一扎点支柱反侧上端)又用棕榈叶条将桩苗扎缚支柱上使其不能移动。还将桩苗上段斜向上绕支柱半圈又靠在支柱上(即在第一扎点处支柱同侧上方)还用棕榈叶条将桩苗扎缚在支柱上如此而上直到根据造型需要几弯扎儿弯过长之桩苗上殴剪去促发顶枝。这样扭旋式主干造型便告一段落。 主干扭旋式造型还可以先将主干作 S 形游龙弯再将由 S 形弯曲而形成的竖平面作顺时针或反时针水平旋转旋转角度 90-180 度这样 S 形各弯都得变形单一的平面也被打破从而形成扭旋式造型然后将各弯主干扎缚在支柱上固定(也需在主干较细时用此法)。 主干弯好之后将主干顶梢留适当长度后短剪并在主干各弯的外侧放出主枝。注意上下主枝不要重叠而且前面主枝(观赏面)应向左或右侧斜出。主枝选定后主干上其他枝条可剪去。主枝为水平横出或向下作弧弯再伸出然后作水平或上下 S 形弯弯可作 1-3 弯(一般下部主枝 23 弯 I部主枝1-2 弯)。弯后短截过长枝段促使剪口以下萌发较强且多个侧枝侧枝纤摘心或冬春短剪后又发多个小侧枝如此反复儿年则成小枝群即为台片。罗汉松和圆柏的台片不但司‘采取摘心和修剪的力、法来扩展和加密而且可用细铁丝将侧枝缠绕后弯曲枝条来摆布使小枝均匀分布在同一水平面上使台片提早形成。已经形成的台片为了保持姿态每年应经常摘心和冬春修剪。


 疙瘩式盆景 


疙瘩式盆景造型的特点是在主干基部(有时在中部)将主干绕结成疙瘩以增加局部粗度和形态变化以此增强盆景的韵味和新奇感的一种款式。当地花农也叫它为纽扣式。主要用于罗汉松、圆柏和梅花盆景主干造型中。而树 冠的造型一般为三台式、变化台式或杂桩(自然式)树冠。疙瘩式造型具体操作以罗汉梢促使它们形成台片。如果是花树则可进行多次留短桩修剪减弱其生长势然后均匀布于圈内并用棕丝将这些侧枝扎缚在圈内骨干枝上形成平面使其开花。经过几年的修剪培养和调整圈内花屏便形成。 杂桩(野款)盆景 徽州花农历史上把上述按一定款式蟠扎、培养成型的树桩盆景如游龙、三台式等视为正款而将未能按一定规则蟠扎、培养成的树桩盆景列为杂桩也叫野款。所谓杂桩是因桩景形式多样又不同于正款桩所以称杂。所谓野款就是仿照山野自然树木形态的款式也就是自然式树桩盆景。杂桩可以是因失去蟠扎时机而不能蟠扎正款的家育家养树桩如梅桩、柏桩、罗汉松等进行树冠造型而成也有到山野选取有欣赏价值的野桩进行树冠造型而成。如榆桩、三角枫桩、紫藤桩、紫薇、黄山松等还有一些灌木如天竺、虎刺、木绣球、雀舌花(小叶栀子)、杜鹃、贴梗海棠、腊梅等。 杂桩主干一般不进行蟠扎(一些灌木如杜鹃、贴梗海棠等也进行蟠扎)或进行主干高位蟠扎对主枝、侧枝常进行蟠扎或修剪造型。造型一般是做台片也有经修剪形成自然l《枝(如梅花)主枝位置姿势、高低台片的形状、大小和多少一般因树造型因型而定。因此桩景的优劣全凭作者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造型技能。杂桩款式多种多样有单台、双台、多台、 自然树冠有直干、斜干、曲干、悬崖曲干有一本多干(南天竹)、丛林(虎刺)不一而足。其具体制作仅能举几例说明。 


卖花渔村花农在上世纪 70 年代或以前所作的杂桩(野款)盆景反映了传统杂桩的制作方法和面貌不难看出这就是徽派传统自然式盆景。它和现代自然式盆景相比不大注意各种对比关 系而且台片也很粗放有野味而缺乏韵味。它与以前文人自娱式盆景相比也缺乏画意。但它毕竟是徽派现代自然式盆景的先驱之一。其实现代徽派自然式盆景就是在传统杂桩、传统三台式和传统文人自娱式盆景的基础上再借鉴国内其他盆景派别的一些技法发展起来的。 水石盆景 微派传统水石盆景主要素材有砂积石、太湖石和石灰石等盆大都用黟县青石凿成多为深盆有长方形、圆形等。 山石大都挑选形状奇特的自然石入盆有的虽经人为加工但不留痕迹。有单峰、双峰有峰、峦、丘、麓、谷之状。有的也凿有洞穴、山石上种植虎耳草、菖蒲、藓、蕨之类。石置石盆中盆面大部为山石所占水面很小。有的山石下部凿有洞穴水漫洞中有极小游鱼出没。景物虽小但是山青水幽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盆景现状  造型风格及特色


  徽派盆景以梅花,圆柏,黄山松为代表树种,采用棕皮,树筋等材料,"粗扎粗剪".徽派盆景的造型风格古朴奇特,传统盆景的造型以规则式为主,主要有"游龙式","三台式","疙瘩式","扭旋式","屏风式":尤以"游龙式"梅花盆景最为有名,其树干左右弯曲,冉冉而上,犹如龙游云海,成为传统徽派盆景的主要形式.其造型高大,端庄,雄伟,于素雅中见秀逸,于奇古中观苍劲.自然型则多姿多彩,无一定格律:一般将主干作一些不规则的弯曲后,对其余枝条均采取修剪加工,其效果较苍劲,自然.现在的安徽盆景造型多以自然界等效百态的树木为摹本,参照画意,力求自然,根据树坏的外形,因势施艺,不拘格律.造型技法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扬长避短,成型后的树桩自然,生动,形神兼备.春姿时造型端庄,雄健而富于神韵;冬季裸姿时则可见枝条走向曲折变化,苍劲奇特,提高了欣赏价值,一改过去徽派盆景端庄古板有余,自然生动不足的弊端,逐步形成了"苍古,自然,奇特,雄伟"的艺术风格 盆景事业所取得的成果我省有一批优秀的盆景工作者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历经艰辛,在树桩姿态的选取,山石的择美,丛林的布局上,都刻意求工,大胆创新,在原有风格特征上.广泛吸收岭南,扬派乃至台湾,日本等风格,创作出一批立意高远,清新飘逸,既令人耳目一新,又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这些盆景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风土人情,"既有自然美的风格,又不偏于个性美的范畴",形成古朴清新,典雅优美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高度赞扬.在80 年代末期到 90 年代中期,在国内历届盆景展览中屡获大奖,反映了我省盆景事业蓬勃发展的可喜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