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咨政 >>科研动态
“五微”赋能 点亮乡村满天星

发布日期:2023-1-3 作者:吴咏梅 来源: 黄山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黄山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五微”行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微改造”提升,突出底色开新局。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黄山以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契机,着力保护徽州文脉、保留村庄肌理、保存乡土韵味。坚持原则,厘清思路,就地取材,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使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相协调,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微景区”培育,精准定位显价值。乡村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迭代升级的过程。近年来,黄山聚焦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发展定位,将近2万个“微景观”串珠成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微景区”150个。同时夯实基础,完善配套,优化服务,实现由“盆景”向“风景”的迭代升级。如今,乡村旅游已覆盖七成以上村庄,2021年接待游客4420万人次、收入320亿元。

 “微创意”运营,市场驱动展活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黄山创新乡村运营体系,建立完善村庄开发管控运营机制、县乡村三级运营主体联动机制、利益联结机制等,深入推进“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创意运营路径,通过村企合作,形成村企优势互补、合作互惠的格局。目前,599家运营公司实施200多个产业项目,推动3842幢农房焕发新生,乡村资源年交易额超7亿元。

 “微循环”发展,生态文明可持续。黄山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成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智能化收转运体系,建立农药集中配送回收体系、设立绿色防控专项保险、推广“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模式、建设区块链农产品数字化溯源综合服务平台等,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微奉献”治理,干群同心奔共富。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与乡村治理互相嵌入,双轮驱动;充分挖掘徽文化中的“善治”因子,推出“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换作是我”调解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实行“道德银行”“一约四会”等制度,激发群众自治内生动力。目前黄山已形成69个乡村自治品牌,98%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黄山有基础,更有底气有信心。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把黄山乡村建设发展放在更大坐标、更宽领域谋划推进,放大特色优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板。


   (转自《黄山日报》2022年12月14日第4版理论:“五微”赋能 点亮乡村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