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自建文库 >>学院论坛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品质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22-4-2 作者:市委党校第65期县干班 吴东升 来源: 教务处

 


黄山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通过近几年项目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品位有较大提升,缓解了市民出行交通拥堵现状,改善了城市内涝问题,推进了水域生态环境治理,提升了城市园林绿化品质,使市民百姓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了增强。但对照黄山市委提出的倾力打造“五个城”思路,与打造山水人文之城、打造创意创新之城、打造开放枢纽之城、打造青春活力之城,打造美丽幸福之城目标,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品质还有不少短板和差距,就如何补短板提品质,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城市基础设施存在的差距与短板

黄山市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还存在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突出问题,比如道路方面存在个别窨井盖松动异响问题、人行道存在未设置无障碍通道现象;未移交道路及桥梁维修不及时,有坑洼现象;排水管道方面存在雨污分流不彻底,还有雨污合流现象;有些居民小区排水管网未完全接入市政主管网,存在污水直排情况;园林景观方面存在绿化品位不高,存在绿量有余,色彩不足等问题;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不多;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各项措施还不到位,有时与市民沟通宣传不及时,还存在影响市民生活出行等情况。

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品质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谋划,解决市民需要的实际问题。一是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谋划阳湖桥、华山路隧道建设;改造提升泉源路、长亭路、珮琅东路、南滨江路、徽州大道、新安大道、花山路拓宽改造及区间路改造,治理一批道路交通堵点,建设中心城区部分公共停车场配套设施;实施观光索桥维修改造、百大及前园路转盘周边区域风貌整治项目,优化交通组织和景观环境,同时认真谋划新机场基础设施和G205周边相关联的道路网项目,通过打通城市道路微循环,方便群众的出行,让百姓增强获得感幸福感;二是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谋划中心城区排水管网综合治理工程(二期)、黄山职业学院排水箱涵工程、新安江屯溪河段治理工程等,实行排水管道全面雨污分流,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保护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根据城市排水防涝体检报告要求,完成全部内涝点整治,强化城市桥梁安全运行监管,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三是在绿化亮化美化品位提升方面:编制《黄山市城市园林绿化导则》,推进街头绿地游园建设,谋划徽山、尖山山体公园建设、新安音乐广场改造、中心城区照明增设工程、照明升级改造工程、中心城区部分道路路灯更新、佩琅路东侧景观提升等,并分阶段和区域进行中心城区彩化实施方案(规划)编制及天都大道等道路景观增花添彩提升设计工作,通过以上道路、排水、绿化、亮化项目谋划,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创造黄山市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努力把黄山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二)加强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促进设施品质提升。一是强化工程质量把控。进一步细化项目工程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后项目质量全过程管理,严格施工程序与标准,重点把控材料和施工细节关,加大质量督察力度并实行责任追究,抓项目质量促品质提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现代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满足功能还需美化城市,提升项目品质打造精品工程是必然要求,施工要结合道路建设特点分段实施,缩短工期,项目工地无扬尘、无污染、无噪声,确保各项安全文明施工落实到位,同时加强施工宣传工作,减少对市民生活及交通出行的影响。三是努力提升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自身及全体职工专业技术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学习培训,多向上海、浙江、江苏及周边先进发达城市学习先进的建设的理念、视野、胸襟、格局、作风和状态,进一步对标先进、崛起赶超,充分激发纵向突破的锐气、横向追赶的勇气、加速崛起的志气,提高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打造一支“黄山城市建设战队”,把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品质落实到位。

(三)加强市民连线等平台跟踪督察及宣传沟通工作。落实城市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积极做好市民热线、民生热线、市民连线和市长热线工作,开展热线投诉跟踪督察,做到能解决的问题当天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答复,积极应对反映的问题,不回避投诉问题,增强为民服务意识;通过黄山电视台、黄山日报等媒体宣传,加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宣传与沟通工作,最大限度减小因城市建设对市民日常生活造成的干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