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y School Library of Mount Huangshan municipal Party committ
发布日期:2022-4-2 作者:市委党校65期县干班 邵接后 来源: 教务处
中共黄山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抢占新风口、选准新赛道,倾情倾力打造“山水人文”之城、“创意创新”之城、“开放枢纽”之城、“青春活力”之城、“美丽幸福”之城”。目标已明确,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下一步就是要按照第七次党代会要求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很抓落实。
一、认清我市的相对优势及存在的短板。
我市的相对优势:一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三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四是便捷的交通环境。
我市存在的短板:一是经济规模过小;二是工业发展过弱;三是财政实力不强;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举全市之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把我市及各区县放在长三角地区来看,区县的科技创新不强、产业规模小、财力不足、人口不多等问题尤显突出。如果走按部就班发展的老路,各区县依旧“单打独斗”,将很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中,找到应有的位置。因此,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找准黄山市在全国、长三角地区、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按照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的要求,深入分析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短板不足,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推动相关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就必须举全市之力,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我市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科学谋划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路经
要实现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五个之城”目标,那就必须举全市之力,以超常规的统筹力度、改革力度、实施力度加以推进,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1、强力推进规模特色产业发展,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地处山区和丘陵,由于诸多原因,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品牌效应不明显、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土地抛荒比较严重,我市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应该以“区县”为单位,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山区闲置土地资源。出台相关政策,科学规划,加强引导,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多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大规模特色种植业(如:新安医药所需要的中药材、山区有机蔬菜、经果林等),逐步形成“一县一品”和“一市多品”,充分发挥农产品产业规模和品牌效应,使其成为在“长三角地区”,甚至在全国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既可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又可吸引“人才、资金”回流农村,从而有力促进乡村振兴。
2、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加速全市各开发区错位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开发区的产业承载力,进一步完善全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平台。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科学制定全市六个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实施各开发区错位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减少不必要的同质竞争。同时,改变招商方式。利用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改变过去一企一招商方式(形不成产业链,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不强),可采取组团、基金、飞地等招商方式,承接上海、江苏、浙江发达地区适合我市各开发区发展的产业转移,引入一批相关产业链配套企业。同时,要以创新创意思路“弯道超车”,利用黄山在长三角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常态化举办大型会展活动,吸引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入驻,打造“创新创意之城”。
3、统筹全市旅游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在黄山旅游集团的基础上打造黄山市旅游集团“航母”,统筹全市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全市深厚的徽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按照建设“山水人文”之城要求,实现黄山市旅游规划、交通线路、接待服务一体化,尽快改善交通条件、接待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形成多条“点线结合”黄金旅游线,不同类型旅游“套餐”服务,既有山水游、文化游,又有休闲游、养生游,真正打造黄山市全域旅游的全国“样板”,,促进全市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4、高起点谋划布局,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教育、医疗既是重要民生,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市应该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努力提高“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能力,继续传承发展好“新安医学”,吸引长三角地区名医在黄山创办分院,大力发展康复医养经济。打造“青春活力”之城,积极吸引国内名校在黄山创办分校,发展高校经济。同时,是依托“黄山学院”,整合“黄山技术学院”等市内职业学校资源,积极争创综合性的“中国(黄山)旅游大学”,使其成为黄山市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四、形成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共谋发展良好氛围。
1、突出工作重心,凝心聚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不快,市县财力不足,是我市最大的短板,也应该是我市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全市上下就应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凝心聚力发展经济,增强财政实力,补齐短板。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2、浓厚发展氛围,形成良好营商环境。我市发展经济和招商引资氛围相对来说不够浓厚,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深化拓展“四送一服”,强力推进“双招双引”,扎实落实“四千工程”。动员全市力量,形成我市发展经济和招商引资浓厚氛围,真正营造出“重商”、“崇商”、“亲商”的发展环境。
3、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全市上下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切实改善服务环境。大力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切实提高行政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