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自建文库 >>学院论坛
乡村旅游振兴路径探索

发布日期:2022-3-25 作者:市委党校51期青干班 吴军 来源: 教务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继脱贫攻坚战后,党和国家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中国旅游业最具活力的产品业态,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在新时代肩负重要的发展使命。黄山市乡村旅游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利用村庄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淳朴民风、地方文化和古村落群等为吸引物,吸引海内外游客观光游览,拉开了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序幕。

一、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对全市旅游贡献巨大

黄山市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逐年增长,为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乡村旅游的游客人数和所带来的经济收入逐渐占据全市旅游游客人数和收入的一半,且发展后劲十分迅猛。

乡村旅游的新兴业态层出不穷

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一些乡村旅游的新业态,比如乡村节庆、民居客栈、主题乡村度假村、乡村体育休闲旅游、乡村生态体验旅游等,新的乡村旅游业态继续涌现。

乡村旅游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黄山市为了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实施农村美化、净化、亮化、绿化“四化”工程,加强修路、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了农村面貌,提升了农村文明水平,促进了农民自觉改善生态环境和优化生活环境,优化了乡村整体环境。

乡村旅游促进了乡村振兴

在遵循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尊重历史规律和客观条件,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引导旅游村镇建设,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形成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二、存在问题

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部分乡村水电设施、通信设施不够完善,缺少游客服务中心、固定停车场以及排污设施,基础设施的现状难以胜任黄山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旅游交通设施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乡村服务配套设施功能不全,管理服务用地结构和布局比较散乱。

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倾向明显

乡村旅游开发深度不够,还主要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参与性不强,大都停留在“赏村庄貌、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普遍存在项目雷同,经营粗放,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场定位不准确等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乡村旅游发展缺乏文化旅游精品

对徽文化内涵的挖掘还不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利用不高,产业规模小,旅游与民俗民风、历史文化、媒体宣传等资源要素没有有效整合,缺乏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乡村旅游发展“小散乱”,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目前许多地方乡村旅游开发,基本上是农民自发,在开发上存在着小、散、乱的问题。相邻的行业之间协作性不强,乡村旅游发展涉及的土地、民居、非物质文化产权等,面临政策法规空缺和政策支持。乡村旅游宣传滞后、市场拓展乏力。

三、对策

建立完善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体验

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变化,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重视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的改善,不断加强旅游景区的住宿、停车、餐饮、健身、娱乐、卫生等基本设施建设。实行垃圾、污水处理和厕所改进,从根本上改善景区的环境卫生;改善村庄内外交通要道,停车场和服务驿站,特色风景道和指引系统;改善乡村服务接待设施,包括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方面;改善乡村服务信息设施,打造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满意度。

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与服务

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做到“一户一景、一村一画、一镇一特色、一域一天地”的发展状态。黄山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态优势,要将这些生态优势充分发掘出来。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立足历史、放眼未来,发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创新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与服务,实现乡村本土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双赢,实现乡村振兴。

培育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集团集群

乡村旅游立足农业产业基础,做足农文旅融合文章,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完善。有效打通农村农业电商渠道,积极探索智慧农业与数字农业新型领域,大力推进与康养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教育研学产业等多产业的深度融合。解决乡村旅游的“小散乱”问题,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集群,辐射周边、带动一片、积聚成核,形成集群化的主题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大格局。

加强旅游销售渠道的建设与管理,打响乡村旅游品牌

实施“主题化”的品牌战略,树立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品牌工程,开创旅游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新局面,引领旅游区的提升、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的新突破。通过建立统一的旅游销售集散中心、乡村旅游风光宣传片、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及旅游宣传推介,整体推进黄山市乡村旅游主题品牌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