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自建文库 >>教师文库
《共产党宣言》的精神没有过时

发布日期:2020-10-28 作者:耿磊磊 来源: 图书馆


一、《宣言》所处的时代并没有过时,资本主义根本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深,系统性危机在积累。

《宣言》诞生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当时的社会化大生产水平还不高,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社会问题还不是那么突出,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却以其天才的洞见窥探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不可解决的根本性矛盾,即社会化的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进入了 “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不断推进。与此同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解体了,历史似乎证明了资本主义的永恒和社会主义历史的终结。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打破人们脑海中对资本主义美好的幻想。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福利国家陷入危机,出现了“国家衰败”、“政府衰败”、“政党衰败”;人民生活艰难,贫富差距拉大;传统的主流价值观遭到扭曲,极端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民粹主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安全和发展。这些现象表明了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其在新阶段的表现方式和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全球性、系统性、结构性,充分暴露资本主义的野蛮本性。

从《宣言》中得出结论:当代社会仍然处于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决定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宣言》所揭示的资产阶级压迫和无产阶级反抗在当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无产阶级依然肩负着时代使命。那种宣扬资本主义是永恒的“历史终结论”、“告别革命”、等论断在当代资本主义危机面前彻底破产,这就是《宣言》给我们今天的重要启示。

二、《宣言》的基本原则并没有过时,依然是我们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

《宣言》系统而科学的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学术界普遍将其归纳为几点:

第一,共产主义的进程是一个客观、历史的过程。

第二,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的实现,离不开无产阶级的革命和斗争。

第三,实现共产主义必须要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第四,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五,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172年来《宣言》的基本原则面临着各种非议和挑战。一些人以当代资本主义的重大变化为理由否定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并以苏联东欧的解体为借口提出社会主义的历史终结,宣布社会主义是非人道、非民主的历史错误;有的人提出人类可以通过改良西方民主制度、推行普世价值达到消除当代世界的矛盾和问题,否定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如果按照这些做法,不仅不能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各种严峻的现实问题,就连广大人民所需要的基本的生存问题都难以得到保障。今天存在的问题,不是坚持这些原则导致的,而是没有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导致的。可见《宣言》确立的基本原则依然没有过时,依然是我们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党历来重视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坚持,把它作为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制度设置和六大领域建设的指针,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为中心和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都是对《宣言》确立的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习近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认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宣言》的基本方法并没有过时,依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

《宣言》的重大历史贡献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分析。《宣言》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未来趋势,指出其在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激化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这种根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调和,必然导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可见《宣言》中“两个必然”的结论就是在系统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基础上得出的,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保障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并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深厚的历史性和科学性,这也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产生以后不断被实践所证明并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的根本所在。

《宣言》所论述的基本方法对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中国进行的新时代的改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就是科学地处理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对矛盾,并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确处理了阶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可见,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指出“马克思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今天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论的科学性,而且要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社会主义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