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6-9 作者:佚名 来源: 中国徽学网
新学问起于新发现,古文书催生新徽学。宋元以来直至民国的徽州文书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涵丰富,成为学术研究的宝贵素材,被誉为20世纪继甲骨文、汉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档案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第五大发现。
在徽州文书之外,徽州地区还留下了大量的谱牒文献以及涵盖经、史、子、集各部的典籍文献。徽州的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富,今黄山市就保存了5000多处遗存。除了号称“三绝”的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以外,还有完整的古村落,古桥、古塔、古书院、古戏台,以及数量众多的碑刻。这些物质文化遗存为我们了解古、近代徽州进一步提供了实证性的依据,它们和大量留存的徽州文书、族谱、典籍文献相互印证,构成了研究古、近代徽州乃至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最丰富也最直观的标本。
各种类型的文献和物质文化遗存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专家学者们研究徽州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一门新的学科“徽学”也因此得以形成、发展。
何为徽学?所谓徽学,是指以徽州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徽商、徽州宗族、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徽派建筑、徽州艺术、徽州工艺、徽州科技等。由于历史文献的丰富性与文化形态的完整性,徽州文化常被视为宋以来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典型与范本,徽学研究因此具有认识传统中国的样本价值。
徽学与甲骨学、简帛学、敦煌学一样,都是20世纪以来以重大发现和重要遗存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新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