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正学堂 >>徽学林
徽州藏书名家

发布日期:2015-3-12 作者:hzwh

 徽州历代均有府、县儒学藏书和私人藏书,尤以私人藏书为著,誉满书林。
         南唐时,休宁人查文徽喜好藏书,手写经史数百卷藏于家。
         宋代,徽州学风日炽,藏书大兴。歙人吴豫建延芬楼,藏书万卷;清洋发在溪上建堂,藏古今异书,名之经畲,并自号经畲居士。休宁宋松年,家有纳云阁,致力于收藏唐代文献,成为著名的唐史学者。绩溪胡仔藏书极富,并从中采撷各家诗话,纂成《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100卷。黟人汪纲不仅藏书甚富,并为宋代著名刻书家。
         元代,歙县的郑绍祖、黟县的汪大初和祁门的李伟,均以家富藏书著称。汪大初的遗经楼,贮书万卷,当时名儒陈栎、赵访、倪道川、胡存庵常聚遗经楼,研讨理学。元末,朱升造梅花初月楼用于藏书。
         明初,歙县方富祯、方銮、方大治一门,累世积书,乡里称“万卷方家”。休宁程敏政利用自己的丰富藏书,编辑刻印徽州第一部地方文献总集《新安文献志》,被称为明代最富的藏书家。歙县郑侠如丛桂堂藏书之富,闻名海内,黄宗羲晚年为搜抄稀有书籍,特地至歙县向郑借书抄录。鲍宁、汪廷讷、吴珀、吴勉学、胡  正言不仅为刻书大家,也都是家藏万卷的藏书家。
         清代,寄籍浙扛桐乡的休宁人汪文桂、汪森、汪文柏兄弟三人,同以藏书而名盛,世称“汪氏三子”。汪文桂、汪森同建裘杼楼,聚书万卷,每日校勘不辍。汪森还建有碧巢书屋。文柏家有古香楼和搞藻之堂,收藏秘籍珍本及名书名画。与汪氏同流寓桐乡的歙人鲍廷博,尤喜收买散佚书籍,家藏古异书籍达数干种,并精于校刊。乾隆三十六年(1771),四库全书开馆,向民间征求书籍,鲍廷博献书六百余种,多系宋元旧版。侨寓钱塘的歙人汪启淑,工诗好古,藏书甚富,四库全书开馆,献精醇秘本五百余种。侨居扬州的祁门马曰珀、马曰璐兄弟二人,酷嗜典籍,常出高价购旷世之书。曰璃家有丛书楼,藏书甲大江南北,四库全书开馆,由曰管子裕献藏书776种,居全国献书量首位。曰璐亦有小玲珑山馆藏书。侨居淮安的歙人程晋芳,购书5万卷,曾特邀吴敬梓至其家观书数月。寄籍浙江海宁的休宁人吴骞,遇善本书必倾囊购买,并常同吴门、武林诸藏书家互相抄校书籍,其拜经楼藏书达五万余卷,多为宋元善本。寓居江苏昆山的歙人徐乾学,筑楼贮书数万卷,并告诫其子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歙人潘祖荫寄籍吴县,斋名傍喜,藏书处称小脉望馆,中多宋元旧版,曾以三百金购北宋本《公羊春秋何氏注》一册,还自认很便宜。寓居杭州的歙入吴焯瓶花斋,以藏书著称,与浙江仁和著名藏书家赵星交往甚密,每得珍本异书,彼此抄存互校,并记于卷首。侨居苏州的歙人胡埏好收宋元旧本,手自校勘有得即记,曾收所藏珍本汇刻成《琳琅泌室丛书》4集30种。徽州本土藏书家有歙人汪梧凤,家设不疏园,藏书极富,江永、戴震、汪肇龙、程瑶田等朴学大师都曾前往观书聚会,探讨学问。歙人黄修博在潭渡建黄山楼,贮书万卷。绩溪胡培晕于道光十七年(1837)创建世泽楼,与族人购置大批图书藏之,成为胡氏族人的公用图书馆。祁门人倪望重于光绪十年(1884)耗银万两,在家乡渚口村兴建藏书楼,其子倪启佑又增购大量近代图书收藏,人称“万卷楼”,该楼今仍存。清末翰林许承尧宦游甘凉时,曾得敦煌写本藏经甚多,携归歙县后建晋魏隋唐四十卷写经楼珍藏,其书法、名画、珍籍收藏亦富。许氏所藏历鹗手书《宋诗纪事》原稿10卷,有人曾出百两黄金购买而被谢绝。
         除上述藏书大家外,徽州一般诗书之家和仕商之户,也有不同数量的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