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12-30 作者:郗延红 来源: 黄山日报
2022年8月中旬,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写给他们的回信,当月15日,黄山市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领会感悟“中国好人”可贵的精神品质,号召大家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争做“三好”公民。
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激励、导向等社会功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诚可谓“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对于道德模范进行旌表彰扬,便起到了立而导向的效应,进而为全社会树立了学习效仿借鉴的榜样和标杆。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激励、导向等社会功能,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程,必须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汇聚推动社会道德建设的整体合力。
道德模范就生活在群众身边,他们用爱心呼唤良知,用行动感动社会,感召力和说服力远胜于空洞的说教,蕴含着成风化人的无限潜力。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学习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道德模范的精神深入人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厚植道德沃土。要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从基本伦理道德抓起,从群众身边抓起,引导人们把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积极创建集体协作的道德模范养成及社会功能发挥的生动场景,大力激扬新时代道德模范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个人在道德模范养成及其社会功能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向心力感召力影响力,不断提高道德建设的渗透力覆盖面认可度。
大力推进新时代道德培塑和文明创建的生动实践
在新时代道德培塑、文明创建的实践层面,黄山市切实推出系列举措。一是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之魂。我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党校教育培训内容,推动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遵守公序良俗,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传承好红色基因,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灵魂工程。通过深入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餐桌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推进《黄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形成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二是把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并着重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榜样作用作为关键。我市出台《关于认真做好黄山市身边好人推荐评选管理的通知》,按照“群众参与、民主公开、层层部署、逐级推选”的原则,严格审核把关,做好先进典型选树工作。三是把提升全民崇德向善素养作为根本之举。全市上下持续学习宣传《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讲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宣传“好”道德模范事迹,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先进典型事迹巡讲巡演巡展活动,让先进典型更好地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我市全面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进一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和各行各业的规章规范中,传导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推深做实“黄山好人联盟”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关爱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人行善举、做好事。
在道德模范带动下,逐渐形成学习道德模范、自觉做文明人的良好社会风尚。特别是从身边的道德模范身上,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敬佩和喜悦,更是自豪与信心。群众对道德模范学习与敬佩,说明道德是每个人内心的渴望,是促进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必然要求;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具有扎实而强大的道德根基。我们不仅能建成一个经济发达、物质丰裕的强大国家,更能建成一个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文明社会。
(转自《黄山日报》2022年12月21日第6版理论:奋力激扬新时代道德模范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