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咨政 >>科研动态
贯通百年党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发布日期:2021-6-17 作者:聂 涛 来源: 黄山日报


 内容提要: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伟大飞跃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面对这样一个带有根本性且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即如何把诞生于西欧的科学理论,正确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以切实解决自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最为紧迫的救亡图存的历史问题。此前中国人民八十多年的前赴后继艰难抗争,不管是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实业救国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戊戌变法、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等等都以失败而告终,未能推进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担当的重大责任和历史性任务。

 建党初期历经艰苦磨难、顽强抗争以至惨痛失败,历经与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以至冒险主义、机会主义的坚决斗争,我们党愈加坚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早在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命题,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这对此后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成功创造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人民战争、统一战线等一整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团结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伟大飞跃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贯通百年党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又以理论创新引领社会变革的辩证发展历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转自《黄山日报》2021年6月2日第6版理论:贯通百年党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