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2024年六五环境日暨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活动在浙江千岛湖秀水广场举行,这是位于新安江上下游的黄山市、杭州市连续第5年联合开展六五环境日纪念活动。
自2012年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启动以来,皖浙跨界街口断面水质连年优于考核指标。2023年12月,《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方案(2023—2027年)》在国家层面印发,“新安江模式”提档升级,现已在全国20个流域(河段)、21个省级行政区复制推广。
今年一季度,我市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新安江、太平湖、阊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新安江出境断面P值同比改善10%,持续有力践行了一江清水出新安的庄严承诺。
聚焦流域单元系统治理,我市所属新安江、长江流域均建立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机制日益健全。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及配套八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入河排口溯源治理持续推进,完成27个入河排口溯源“一口一策”清单编制,对全市重点区域30条河流开展污水直排整治专项行动。
聚焦水质目标管控,建立健全流域水质监测网络及评价体系,依托新安江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及数据管理平台进行精准化治理。对全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办法进行二次修订,自今年1月1日起全市生态补偿监测断面由原有的30个增至106个,水环境治理不断向基层末端延伸。
聚焦美丽河湖保护建设,总结提炼阊江(祁门段)水生态环境保护经验做法并申报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77亿元,支持项目6个。启动新安江黄山中心城区段蓝藻水华暴发机制及防治对策研究项目,规范进行全省首笔水排污权交易,成交总金额14.78万元。
水质指数稳定向好提升了“绿色颜值”,擦亮了“绿色本底”,也为绿色生境注入了勃勃生机。自全面启动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以来,我市已调查发现了19种安徽省新记录物种,并频繁记录到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有指示作用的物种,如绿裙边翠蛱蝶、虎灰蝶、中华秋沙鸭、扭尾曦春蜓等,此外,长麦穗鱼、费氏肥螈、中国瘰螈等典型清洁水体指示物种也屡屡现身。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传递出我市河流湖泊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持续向优的良好态势,同样也书写着生态共保的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