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资讯 >>文化黄山
让“璀璨”徽文化“灯火长明”

发布日期:2024-5-22 来源: 黄山日报

葱茏五月,草木蔓发。

5月8日,在蒙古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传来消息:徽州文书“徽州千年宗姓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是我省首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此次申遗成功,再次为徽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荣耀加冕。

今日的徽州大地上,一幅古今辉映、灿烂辉煌的世界级遗产长卷徐徐铺展开来——

黄山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项桂冠于一身,被誉为“震旦国中第一奇山”,登黄山天下无山;黟县西递、宏村是中国唯一的古村落类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乡村”;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程大位珠算法、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相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祁门县作为安徽省唯一代表正式加入万里茶道申遗城市联盟;休宁山泉流水养鱼农业系统全力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无论是“世遗”“农遗”,还是“人类非遗”,都是徽州文化传承积淀中最具魅力的符号,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追溯文明、读懂中国的终极密码。

近年来,黄山市始终把各类遗产遗存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加大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力度,积极构建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推进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擦亮黄山城市名片。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文化的自信,黄山市以创意无限、数字赋能,探索着世界级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多种打开方式:构建风景区世界遗产长效监测系统,用心用情守护美丽黄山;以数字化手段建立徽州文书、徽派建筑数据库,还原文物风华、再现历史原貌;借助3D打印,AR、VR技术,让游客360度感受细节、“触摸质感”,成就跨地域展览的“移动宝藏”;运用音像、影视等新型媒介,活态传承非遗技艺,徽州大鱼穿越时空、“游”进Z世代……

同时,黄山市还推动名录遗产与数字结伴、同创意碰撞,让更多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奋力打造遗产保护发展的“黄山样本”。

历史文脉在徽州大地绵延赓续,为大黄山建设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我市文化遗产景点再度迎来如潮游客。 千年古村落西溪南开办“枫杨市集”“自然嘉年华”等活动,接待游客首次破10万人次,今年以来旅游接待量已超2023年全年;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开启文博热潮;宏村、西递等世界文化遗产景区人流如织;徽州古城举办的“徽物集”和“徽州古城汉服鱼灯游园会”更是以提灯巡游、花船迎亲、通关文牒趣味集章、汉服换装体验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一抹亮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站在黄山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吸吮着千年来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推动徽文化重焕荣光,黄山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在新的起点上,黄山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让“璀璨”徽文化“灯火长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