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y School Library of Mount Huangshan municipal Party committ
发布日期:2022-4-2 作者:市委党校第65期县干班 陈静 来源: 教务处
“徽姑娘”农家乐自2011年从黄山起步发展,经过10年努力探索,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了黄山模式。目前,黄山市全市范围内共发展“徽姑娘”农家乐(民宿)379家,通过省市妇女创业扶持项目资金扶持发展“徽姑娘”农家乐(民宿)示范户269户,带动全市农家乐(民宿)2525家,成为我市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一、问题
1、业态功能单一。农家乐具有原生、原创性文化的可贵品质,这是它的生命力所在。但绝大部分“徽姑娘”农家乐(民宿)由传统农家乐或农村住房简单改造提升而来,大多仅仅将“乐”字放在吃、住上,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产业链短,体验项目较少,徽州农村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代入感与体验感不足,距离参与层面及文蕴层面尚有一定差距。而且,同质化现象明显,经营形式和服务内容雷同,真正有品位、有灵魂、有特色的农家乐(民宿)比较匮乏。
2、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营者的文化层次普遍偏低,缺乏特有的经验理念和经营技巧,在实际操作中,当地农村妇女既是管理人员,又是服务人员,处于粗放经营中,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制约了“徽姑娘”农家乐(民宿)的发展。
3、为农村创业女性提供政策扶持力度不大。目前,主要是通过省、市项目资金,分批分期发展“徽姑娘”农家乐(民宿)项目点,每户投入3—8万元项目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要。
二、建议
“徽姑娘”农家乐(民宿)有这么大的体量,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要有更大作为,进一步做强做优,提质增效,增强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此,建议:
1、提升业态,从“食宿场”到“生活场”。乡村旅游的核心在文化、在乡愁,而文化切入,需要一个生活场,与人相关的、一种倡导的或者想实现的生活方式。“徽姑娘”农家乐(民宿)要充分利用黄山山水共融、人文共美的优势资源,丰富“徽姑娘”内涵、延长“徽姑娘”产业链,打造不同场景、各具特色的“新安山居图”,达到一个“徽姑娘”农家乐(民宿)就是一个完整的乡村文化生活场,一个记得住乡情乡愁的地方。一是抓文化融合。融入以“徽文化”为灵魂的“美食、人文、民俗、农耕”等文化元素,让徽州味道和乡土元素融入到“徽姑娘”农家乐(民宿)建设中,同时,在民宿经营上增强游客体验感,如服务人员的服饰、服务语言、民俗演艺等方面都可以下功夫进行挖掘。二是抓体育融合,培育一批骑行、垂钓、露营、登山、毅行等不同主题的运动休闲“徽姑娘”。
2、提升素质,从“粗放型”经营到“精品化”经营。目前“徽姑娘”的技能培训较多,但主办部门各自为政,培训机构参差不齐,培训内容有交叉也有重复,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且形成资源浪费。建议根据徽姑娘的现状和需求,规范系统设计徽姑娘技能提升计划,在管理、营销、服务、菜品、食品卫生、电子商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计划,分阶段实施,系统化提升徽姑娘从业者的各项技能,整体提升“徽姑娘”农家乐(民宿)的质量和品级。
3、加大支持,从“小品牌”到“大品牌”。一是研发质量标准。制定徽姑娘农家乐形象品牌标准、服务标准、菜品标准等成果,在黄山市建构徽姑娘服务质量体系。并努力将服务体系和相关标准上升为省级标准,成为省级徽姑娘规范管理的标准。二是发挥资金撬动作用。建议按妇女“人均一元钱”安排“徽姑娘”农家乐(民宿)项目资金,并统筹安排相关部门资金和项目,每年扶持、发展一批“徽姑娘”农家乐(民宿),支持“徽姑娘”农家乐(民宿)创业流动资金需求,不断提升“徽姑娘”农家乐(民宿)整体实力。三是强化品牌打造。成立“徽姑娘”联盟,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开发统一的社群APP、微信公众号,策划整体形象推广活动,加强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四是搭建创意创新平台。每年举办“徽姑娘”农家乐(民宿)服务技能PK赛、徽菜创新大赛等活动,着力打造“徽姑娘”创业创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