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y School Library of Mount Huangshan municipal Party committ
发布日期:2022-4-2 作者:市委党校第65期县干班 汪春棠 来源: 教务处
人口老龄化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养老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市情出发,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但对照发达地区、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梳理分析,有针对性提出对策。
一、瓶颈制约
短板一: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总体规划,导致政策之间衔接不够紧密,政府在基本养老服务中的兜底功能未能充分体现,对养老服务中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培育与支持力度不足。
短板二:供给结构不够合理。相对于机构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不足;相对于自理老年人,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的照护服务资源不足。相对于城市养老服务,农村养老服务资源整体短缺,在服务内容丰富度、服务效率、专业人员数量、突发状况应急应对能力等方面都要明显弱于农村。
短板三:支付体系相对滞后。尽管已经实现了高龄津贴和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两项制度的全覆盖,但如何解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尚未真正破题。
短板四:专业人才比较缺乏。目前我市89家养老机构拥有管理和护理人员不足600人,仅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护理服务。护理人员90%为就近招收的大龄农民工或下岗职工,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已开展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只能有限制地提供就餐、休闲娱乐等最基本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日托、医疗、康复护理等需要一定场地、设备和技术护工等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同时,全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平均月工资2000元左右,劳动与收入的不对等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养老服务队伍基础薄弱、质量不高。
短板五:监管体系有待加强。养老服务涉及面广,负责监管的政府部门除了民政系统外,还包括发展改革、住房建设、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金融管理、医疗保障等部门,各项业务交织在一起,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二、破解之策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既是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对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的黄山市来说显得更加迫切。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全国有149市已进入到深度老龄化,安徽有12个地市进入深度老龄化(其中一大原因就是青壮年人口外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低,因而老年人口占比高),黄山市老龄化程度最高,全市133万常住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万人,占比达到18.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21个百分点。受家庭小型化和青壮年劳务输出的影响,城市空巢老人和农村留守老人比例不断增长,城乡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
针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短板,建议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从以下几个方面谋求突破。
一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即将出台的《安徽省养老服务条例》,确保养老服务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规范发展。制定出台一系列发展规划和纲领性意见,为养老服务有序推进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推动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厘清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和个人的权责边界,明确基本养老服务的内涵外延、服务项目、服务标准、供给主体、供给机制和供给方式,确保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健全特困供养服务兜底保障制度,推动解决供养服务机构在法人登记、经费保障、公建民营、服务质量和能力等方面的紧迫问题,在确保特困供养老年人应养尽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社会效益。
二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供给体系。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建立完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和照护需求评估机制,科学区分服务对象,合理配置服务资源,完善从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互衔接,从健康预防到失能(智)照护、覆盖全老龄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体系。从土地、市场主体、人才、资金、科技等方面,进一步丰富要素供给,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人、财、物支持。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大力推进公建民营,制定养老服务设施公建民营实施办法,细化评审标准和遴选规则,加强合同执行情况监管。
三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支付体系。加强现有各类老年人补贴的制度整合,转变过去广覆盖、低标准的做法,逐步实现“补床头”、“补人头”、“补服务”相衔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制定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建立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标准,确保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时间银行”制度、“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养老服务。
四是构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体系。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生态、气候、旅游、新安医学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推动医疗、养老、养生、文化、旅游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设计和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发展以康体养生为特色的养老服务;加速培育一批创新型养老服务企业。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创新发展,建立市级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五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监管体系。建立标准规范管理机制。贯彻落实养老服务通用基础、服务提供、支撑保障三个方面的标准体系,引导养老机构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养老服务信用体系。共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完善养老机构登记备案管理,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养老服务黑名单制度。健全安全风险防范机制。提升老年人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非法集资等风险防范水平,从严查处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严厉打击向老年人欺诈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