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自建文库 >>学院论坛
乡村振兴的基石——特色种养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思考

发布日期:2022-4-2 作者:市委党校第65期县干班 程泽兵 来源: 教务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我市各村尽管资源禀赋雷同,但特色产业和区域位置等要素仍存在差异优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我市已具有良好的基础,通过加强有效的管理不难实现。如何实现产业兴旺达到生活富裕?发展特色种养业和村集体经济可作为我市乡村振兴的可选之路。结合4年多驻村帮扶经历和党校学习的思考,谈谈特色种养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浅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其标志在于要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如何让产业兴旺起来?

一、变革产业。改变传统种植、养殖模式,把原种、原法、原味作为特色种养业的发展方向,满足绿色、有机、安全的高端需求。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产业带头人、专业合作社为主,增强实力、抱团发展,引导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实现由产量高不高向品质好不好的转变。

二、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链链主。产业龙头企业具有左右调控整个产业链的能力。产业链每个环节怎么增值,全产业链怎么增值,需要发挥龙头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作用。突破传统种养理念的束缚,打造核心产品、做大做强产业龙头、拓展产业空间、提升合作组织、建设现代物流,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

三、重品牌打造,形成品牌效益。实施标准化生产基地、家庭农场等生产过程质量监管,完善种养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体系。推进品牌建设,做大做强特色种养业。培育省级或国家级知名品牌,扩大地方品牌影响力,推广电子商务、直营等新型营销方式和业态,拓展销售渠道,促进产品附加值提升和销售,提升综合效益。

四、依托全域旅游,发展休闲农场。以休闲体验为主,建设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茶园和养殖场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和认购。让游客体验特色种养过程,体验乡村生活、了解乡土风情,享受耕作乐趣。

五、创新实施“社企合一”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构建“以村带社、以社建企、以企富农”发展模式。组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集体资产注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志愿原则,组织发动群众以土地折价入股到企业,实现村民股东化。村两委委员在村企中兼职兼薪。村企以市场主体地位独立参与市场,通过承建村小型公益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等获得经营收入。制定利益联结分配机制,按照保底分红、薪金分红、收益分红等方式,将村企经营所得按比例分配。形成村集体与农户“利益共享”,着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两个增收”,建立“以企富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特色种养业,需要土地的集约利用,否则难以发挥山区稀有土地的真正价值。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建议以村集体的名义把土地流转出来,选择适合本地种养的特色品种,发展种植、采摘、体验一体的特色种养业。在经营上建议引进社会资本,村企投资、集体分红、村民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