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自建文库 >>教师文库
百年党史铸信仰

发布日期:2021-11-17 作者:中青班 武晓晋 来源: 教务处



186年前,一位17岁的年轻人曾写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壮志豪言。有人质疑,这不过是高调,他就用尽一生将高调诠释成了高尚,他就是马克思。111年前,一位16岁的年轻人将人生启航之际的万丈豪情,写成了“埋骨何须桑子弟,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样拥有浪漫情怀的革命史诗,他就是毛泽东。52年前,同样是一位17岁的年轻人,从北京走进了梁家河一个陕北村庄,开启了他的七年知青岁月。也正是这段时光成就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和世界情怀,他就是习近平。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奋斗标签。

如果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呢?重温党史,站在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华诞的时空节点,我不尽反思,这100年意味着什么。一个人生命的长度?世纪的高度?时代的厚度?还是一段信仰的热度呢?我想我们重温党史,绝不简单的,只是记住一个时间节点吧。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去寻找借口,而是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从而增强我们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将时空的节点拉回100年前。以这十几位年轻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踏上了一艘红船。他们头顶的天空乌云密布,脚下的湖面波涛汹涌。但是就在不远处,他们依然可以看得到曙光。他们没有看见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模样,但是他们相信,相信这个美好的共产主义时代一定能够到来。是因为相信,所以他们看见了,而我们今天更多的中国年轻人是因为看见了所以才选择相信。信任的力量穿越时空,因为相信所以相见。拥有着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样共同的信仰,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相信,所以改变。中国共产党人秉持着唯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敢叫日月换新天!因为相信,所以坚定。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打铁仍需自身硬。所以,党的建设一直在路上!因为相信,所以自信,让我们的中国年轻人看到,曾经我们不被世界改变,未来我们终将改变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是乐为敢为有为的自信一代。我们为什么能够自信呢?只有我们深度的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在《风声》这部影片当中有一段独白:我亲爱的人,我之所以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危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但敌人不会了解的是,老鬼,老乡,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江姐在面对敌人的言行拷打时,她说,上级的姓名我知道,下级的姓名,我也知道,但这是我们党内的秘密,我绝不可能告诉你。1998年,祖海的一首《为了谁》响彻了中国的大江南北。2020年,这首旋律虽然有了新的版本,却依然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却一定知道你为了谁。为什么有《可爱的中国》这篇文章,那是因为有一群可爱的中国人。回顾峥嵘岁月,可爱的中国人不畏牺牲,矢志报国。他们展现的,是冲锋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立足伟大时代,可爱的中国人,一生许国,无怨无悔。展望复兴征途,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可爱的中国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模样呢?他们是拥有坚定理想信仰的梦想达人,是拥有历史思维的爱国能人,更是奉行实干兴邦的奋斗超人。

讲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不仅让我这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名普通的政法干警,能够理直气壮的站在这里与你们分享,学习党史的心得。更重要的是它给与了我们自信的力量,让我们每一个人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点滴之水融入江海,方不至枯竭,一己智慧细于家国,才可继天下。百年党史筑信仰,时代新人展担当!历史的指征向我们中国的青年人印证了答案,我们要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