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自建文库 >>教师文库
品味第三卷里的”人民至上”

发布日期:2020-10-28 作者:俞建东 来源: 图书馆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交流会,与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乐趣!

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各种琐事充斥着,人们不能够静下心来去阅读,甚至感慨阅读没有意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变得十分陌生,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接触到新的理论观点,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身的修养。

连日来,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阅读和思考,感受很深,思想备受鼓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经出版, 就成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爱不释手的案头书、掌中宝,它是体现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的”思想甘露”、是广大党员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宝库”,深读全篇,我们不难发现,书中跳动的每个字词,都毫无例外地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人民至上”四个大字贯穿全书,他是蕴含于第三卷最鲜明的价值旨规,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和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也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一批又一批致力于国家富强、社会治理的人们。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党员,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深刻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人民”的重视,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精神实质,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原原本本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优、最盼的突出问题,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深学深悟, 把握“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信仰力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提到: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思想也贯穿于我们党的工作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走访、考察过程中一直牢牢记挂着社会各领域人民群众, 深入文艺社科工作者、贫困人口、少数民族、离退休干部中,关心其生产生活、了解其民生冷暖。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我们在工作中也要时刻树立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定位相适应的理念思维,关心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去干,让群众满意放心。

履责践诺,践行“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使命担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实践中来,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7亿多人实现脱贫,这也坚定了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书中涉及了许多关于脱贫攻坚、深化改革、文化传承、祖国统一、大国外交的实际问题,对每个问题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论述,字字句句均是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但要学懂弄通,还要灵活运用,通过这些理论知识指导于实践,在知行合一中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守正初心,坚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永恒信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里记述道,在面对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提问时,习近平总书记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坚定地说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八个字,掷地有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严峻,矛盾障碍交错复杂,要保障十四亿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满足,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肩上的担子很重,长期坚持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案头书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在大战大考前守正初心、勇于发声, 把坚定的信念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去,为创造“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贡献力量。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砥砺前行。学习永无止境,我们要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锤炼思想意识、练就过硬本领的行动自觉,在常学常新中品味"人民至上”,汲取智慧、 提升本领,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